图片
图片
图片
没有男左女右之说,以左手为先天,右手为后天调理说法,诊断时以右手为准。但会根据生理结构,区分不同反射区在左右手调理效果的强弱,比如心脏在胸腔中间偏左,会侧重调理左手的反射区。生命线怒张超过中指中垂线,提示家族有高血压史或自己有高血压倾向。两个女人的右手比较诊断图片
中指横纹下子宫区出现十字纹,羽毛状纹理提示妇科炎症。图片
图片
心脏反射区按下去放开,回弹慢多指示心肌供血不足,诊断的时候以右手为主,调理根据实际情况左手右手可以调理。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手诊(2)——颈椎病的诊断和调理一、人体颈椎与手部全息区域的对应关系
人体的颈椎,上连头部下连躯干,是上下连通的关卡。根据颈椎的位置以及作用,微缩在手部的全息投影为:大拇指第二指节背面。
图片
二、颈椎病的诊断
1.诊断方法:
通过观察和触摸颈椎反射区综合判断。
第一步:颈椎反射区青筋明显凸起,提示颈椎气血循环不畅。
第二步:大拇指背面指节纹纹理杂乱、颜色偏暗,提示颈椎肌肉劳损。
第三步:推按颈椎全息区域高低不平,提示颈椎有增生或错位了。
第四步:观察手指旋转幅度和速度。
图片
图片
三、颈椎病调理方案
1.颈椎病的调理处方颈椎反射区(重点)颈项反射区(辅助)斜方肌反射区(辅助)
1.1颈椎反射区:
大拇指背面,指间关节到掌指关节远端,边缘到赤白肉际处。
颈椎分七节,第一、二颈椎压迫神经可引起头晕头痛,第六、七椎压迫神经可引起手麻。
1.2颈项反射区:大拇指掌面,指间关节处到掌指关节远端,边缘为赤白肉际处。1.3斜方肌反射区:尺骨和桡骨茎突连线手腕背横纹下一横指。1.4知识拓展:通过刺激大拇指掌根横纹敏感点可用于调理落枕,脖子僵硬找到筋结或结节后按小或直至消失。图片
四、手法操作要点
1.手法
立体渗透法,根据不同的力度来对脏腑器官分层调理,操作前适当涂抹润滑介质。
●表层:力度轻柔,达到表皮;●中层:力度适中,达到肌肉;●里层:力度稍重,达到骨膜,可能出现有些许疼痛。
2.方向
向心性,由指尖向掌根方向操作。
3.周期
早晚各一次,七天为一个周期,坚持调理,病程较长,最少3-5个疗程。
图片
五、日常防护
1.避免长期低头姿势。
2.避风寒、潮湿:夏天注意避免风扇、空调直吹向颈部,出汗后不要直接吹冷风或用冷水冲洗头颈部;
3.小妙招:用手搓揉后颈部和大椎穴直至发热。
图片
六、实操注意事项
1.不要心急,跟着老师学习,积极实操,熟能生巧。
2.手诊小秘诀1
以病对'位'对'相'-﹣知道对方的病,然后再在其手背或手掌位置反映上对位观相。
3.手诊小秘诀2
找手征明显的人实操。找到典型的手征实操,就会对'相'有更深的认识。
图片
图片
手诊公开课(3)——便秘、痔疮的诊断和调理一、认识便秘、痔疮及其对应全息投影
食物经过肠胃的消化、吸收后,残渣由大肠吸干水分,通过肛门排出体外。当肠道内水分不足、肠道蠕动过慢可引起残渣滞留,最终形成便秘。大肠分为升结肠、横结肠、降结肠、乙状结肠、直肠。大肠位于人体的下腹部,投影到手掌上,是靠近指根的区域。
图片
二、便秘的诊断﹣﹣定位+观相
观察肺和大肠反射区的气色和形态1.反射区定位
1.1大肠反射区
A.右手
食指和中指指缝到一线为升结肠、升结肠终点横行到与无名指和小手指指缝齐平为横结肠、横结肠终点到无名指和小手指指缝为降结肠、降结肠终点到中指指根横纹为乙状结肠、直肠。
B.左手
升、降结肠的方向与右手相反1.2肺反射区
大鱼际区域:拇指根部至掌根明显隆起的部位。
图片
2.观相
1.气色
观察肺反射区的气色,颜色乌青、有青筋凸起。肺与大肠相表里,说明大肠的功能失常,易便秘。
2.形态:
降结肠、乙状结肠区域有颗粒或者结节,提示大肠有积聚物,提示便秘。
图片
三、痔疮的诊断﹣﹣定位+观相
1.反射区定位
1.1肛门反射区
中指指根横纹区域(用自己小指压住横纹中间后,小指上下的距离)
图片
1.2小肠反射区
大肠中间包裹的区域
2.观相
2.1气色:指根颜色发青2.2纹理:肛门反射区,有岛纹。
2.3形态:肛门反射区,摸起来有颗粒感或者结节,皮下小红点可能是痔疮出血等情况。四、便秘与痔疮的调理
1.大肠反射区(重点)2.肛门反射区(重点)3.肺反射区(辅助)4.小肠反射区(辅助)
图片
五、手法操作要点1.手法
立体渗透法,根据不同的力度来对脏腑器官分层调理,结节做软做消、渗透力是关键,可以用指目刮压大肠阳性反应物,把结节刮散,便秘着重做降结肠、乙状结肠直肠,小肠反射区由桡侧往尺侧,分区操作。
表层:力度轻柔,达到表皮;中层:力度适中,达到肌肉;里层:力度稍重,达到骨膜,可能出现有些许疼痛。
2.方向:
向心性,由指尖向掌根方向操作。
3.周期:
早晚各一次,七天为一个周期,坚持调理,重度便秘相对长一些。
图片
六、日常防护
1.饮食合理:
保持合理的饮食习惯和健康的饮食结构,忌烟忌酒,避免辛辣刺激。
2.起居有常:
顺应自然规律,保持合理作息,每天保证充足睡眠。
3.劳逸结合:
保持适当运动,不要久坐、久站
4.小妙招:
按揉支沟穴,腕背横纹上3寸,尺骨与桡骨之间。
图片
七、注意事项1.望色注意事项1.1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,掌色比平原地区的人青、红长期生活在温暖气侯下的人,要较生活在寒冷气候下的人的掌色红润。1.2年轻人的掌色比年老的红润;女人的掌色比男人的浅淡。1.3脑力劳动者的掌色比体力劳动者荣润。1.4长期吸烟的人的掌色比不吸烟的人黄。图片
2.望气注意事项2.1既要注意手掌整体的情况,更要注意'位'-﹣脏器对应区的观察。2.2结合被诊者的年龄、性别、职业、生活习惯等情况,才能全面、正确地判断。图片
八、学习笔记图片
手诊公开课(4)——咽炎、气管炎的诊断和调理一、认识咽喉、气管及其全息投影咽喉、气管分布在颈部及胸腔内,手掌反射区位于二线往上,靠近掌根横纹的区域,具体是三线的下半段,掌根横纹往上一个大拇指的横高。
图片
二、咽炎、气管炎的诊断﹣﹣定位+观相
通过观察反射区不同的颜色、纹理,触摸阳性反应物的大小来判断急性或慢性。
1.定位
◆咽喉、气管反射区:掌根上一横指处的中间条带。
◆肺反射区:大鱼际区域﹣﹣拇指根部至掌根明显隆起的部位。
图片
2.观相
◆气色:
咽喉、气管反射区呈红色,红主热、炎症,多为急性咽炎、气管炎。
◆纹理:
咽喉、气管反射区纹理杂乱多为慢性咽炎,没有进入红肿状态。
◆形态:
咽喉、气管反射区颗粒明显多为急性,颗粒感在深层多为慢性咽炎、气管炎。
图片
三、咽炎、气管炎、咳嗽的调理方法
咽喉反射区(重点)气管反射区(重点)肺反射区(辅助)
图片
1.手法:
立体渗透法,操作时力度平稳,根据不同的力度来对脏腑器官分层调理,做到结节变小或者变软。大鱼际偏厚、偏硬,可以用拇指指腹或指间关节(龙头)刮压,另一只手固定,用拇指指腹按完后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旋转,叫螺旋力。
表层:力度轻柔,达到表皮。中层:力度适中,达到肌肉。里层:力度稍重,达到骨膜。
2.方向:
向心性,由指尖向掌根方向操作。
3.周期:
早晚各一次,七天为一个周期,坚持调理,急性咽炎、气管炎见效快,慢性咽炎、气管炎先坚持调理2~3个月。
图片
五、日常养护
1.要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感冒着凉。2.保持室内空气清新,雾霾天气减少外出,避免吸入有害气体。3.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、油腻食物。
4.小妙招:
4.1推胸骨+搓大椎,搓到发热,保护咽喉、气管。
4.2用双手的大鱼际合着一起推胸骨,从上往下来回推,推到胸骨发热,发热后再用手搓大椎。
图片
六、学习笔记
图片
手诊公开课(5)——复习答疑手诊公开课已经讲了四课,学员对不懂或不明白的内容提出问题,林敏顺老师做了解答。
1.老师好,全息相位手诊疗法中的相位是什么意思?
位:位置,即反射区。先确定要诊断和调理的位置。
相:手部或者反射区所呈现的气色、纹理、形态。
图片
2.在进行手诊的时候要分男女要分左右吗?
全息相位手诊疗法不分男女,诊断以右手为主,左手也需要兼顾,调理的时候左右手都要进行操作。
但是有些器官的诊断和调理有区别,例如心、脾的诊断和调理以左手为主,肝、胆的诊断和调理以右手为主
图片
3.手诊疗法有什么禁忌吗?
3.1孕妇不宜操作。
3.2各种急性传染病,严重的出血性问题不宜操作>手部有破损不宜操作。
3.3针对手术后恢复期或者体虚的人群,手法宜轻柔。
3.4由于儿童手部的气色、纹理、形态不清晰,不作为诊断依据,但是3岁以上是可以调理的,手法宜轻柔。
图片
4.老师,三线六分法三线与人体手掌三大主线不完全一致尤其是三线,三线六分法的三线是为划分人体各脏腑而设定的是吗?
图片
5.什么时间操作比较好,晚上可以操作吗?反射区要操作多少次?
5.1饭后1小时不建议操作,其他时间都可以,但是不宜太晚,保持早睡早起。
5.2反射区的操作没有次数限制,基本要求做到反射区里面发热,最好是把颗粒物等阳性反应物做软、做小、做消失。
图片
6.什么样的状态是纹理杂乱?
正常的纹理是分明的。
杂乱的纹理是横七竖八比较散乱的。
图片
7.什么样的是岛纹?岛纹是像小岛形状的纹理,可在任何一条线上出现,也可以单独存在。图片
8.老师,我平时观察双手发现手的纹路是变化的,有时纹路很多很乱,有时又干净整洁,这怎么解释?
人的手掌是每12天就有一个变化,手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,人的身体健康可以直接反应到手掌上。
图片
9.老师,什么是阳性反应物,为什么我摸不到,怎么才能摸到?
阳性反应物就是在反射区触摸到的颗粒、气泡、结节、条索,这些手感状态就是阳性反应物。
触摸阳性反应物的时候,需要下压到反射区的骨膜层才能更好的感知阳性反应物的状态,当然这个是需要临床积累手感的,平时可以多练习。
图片
10.老师,可以多个病症一起调理吗?如果颈椎只有一边痛只做一个手可以吗?
属于同一个系统的病症可以一起调理,如消化系统,调理肠胃是分不开的。如果不是一个系统的病症可以分开调理效果更有针对性。
左边的颈部对应左手,右边的颈部对应右手,一边有问题最好两只手的反射区都做,因为人是一个整体,这样效果更好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11.实操注意事项
11.1短时间没有对照出自己的病症,不要气馁。因为每个人患病时间,病情及身体敏感度不一样。
11.2实操时要找准反射区,力度要有渗透力。
11.3认真总结经验,坚持调理,实操出疗效。
图片
手诊公开课(6)——膝关节疼痛的诊断和调理一、膝关节的手部全息投影
膝关节疼痛多见于中老年人,比如长时间走路、天气变化出现膝盖疼痛,爬楼梯时膝盖咯咯响,甚至没办法爬上楼。而年轻人膝盖的问题大多是劳损或外伤导致的。
膝关节在手部的投影区域具体是在无名指上,无名指﹣共有三节,靠近手掌的是近节,中间的为中节,指甲一侧为末节。近节和中节的关节处对应膝盖,人体的膝盖是立体的,可以分成前后内外,在手上反射区也可以分成4个部位。
图片
图片
二、膝关节疼痛诊断__定位+观相
1定位:
◆膝反射区﹣﹣无名指近节与中节指骨中间的整个关节处。
◆大腿反射区﹣﹣无名指的近节
◆小腿反射区﹣﹣无名指的中节
◇髌骨﹣﹣无名指第二指关节的背面。
◇膝窝:膝盖的后方﹣﹣无名指第二指节的关节手掌面。
◇膝内侧﹣﹣无名指第二指关节靠近中指的侧面。
◇膝外侧﹣﹣无名指第二指关节靠近小指的侧面。
图片
2.观相:
2.1气色:
观察膝反射区呈现的颜色﹣﹣青筋隆起、颜色发暗,多属瘀堵,提示膝关节血液循环不畅,引起膝关节疼痛。
2.2形态:
触摸膝反射区4个面﹣﹣如果单纯肿胀,多是积液;如果变形、肿胀,多是风湿、类风湿性关节炎;如果凹凸不平,多提示增生或半月板损伤以及退行性病变,引起疼痛。
图片
图片
三、膝关节疼痛的调理
1.调理处方
膝反射区(重点)大腿反射区(辅助)小腿反射区(辅助)
2.知识拓展:
长时间走路引起下肢疼痛、酸痛,可以力度适中的在手上大腿和小腿反射区肌肉层面,推到有明显胀痛,能够放松大腿和小腿肌肉,改善酸痛等症状。
图片
图片
四、手法操作要点
手法:立体渗透法,根据不同的力度来对脏腑器官分层调理。表层:力度轻柔,达到表皮。中层:力度适中,达到肌肉。里层:力度稍重,达到骨膜。方向:向心性,由指尖向掌根方向操作。
图片
五、养护方法
1.注意保暖,避免膝关节受凉。
2.控制体重,减少膝关节负重。
3.急性发作期以休息为主,不宜过度活动。
4.小妙招:
空掌拍膝盖,产生震动感,先操作膝盖的两个侧面,拍到整个膝盖慢慢发热后,再拍前侧。
图片
手诊公开课(7)——高血压、低血压的诊断和调理一、血压及其影响
血压是血液在流动过程中对动脉管壁所产生的压力,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,通过血压可以判断心脏功能以及血管的阻力。
血压升高说明需要更大的动力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,影响心脑血管。
血压低说明动力不足,无力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,影响整体的供氧量。
血压过高则建议使用降压药、配合调理,监测血压,血压慢慢调回正常后,可以遵医嘱调整用药量。
图片
二、血压异常的诊断在诊断的时候需要考虑年龄因素、季节影响、遗传因素和精神因素。
1.判断中指中垂线与生命线的左右偏差
◆中指中垂线:从中指指根中点向下引的垂线。
◆生命线:起于虎口流向手腕处的掌纹。
1.1生命线和中指中垂线重合﹣﹣血压正常。
◆大小鱼际肌肉丰满度适中
1.2生命线是超出中指中垂线的范围、偏向小鱼际﹣﹣血压偏高。
◆大小鱼际肌肉相对突出
1.3生命线不及中指中垂线、偏向大鱼际﹣﹣血压偏低
◆大小鱼际肌肉相对干瘪
2.年轻人群:
如果有高血压手纹,多代表一个趋势,或者长辈有高血压史,平时需注意养护。
3.中老年人群:
如果有高血压手纹,多处于发展进程中,需及时调理。
图片
图片
三、高血压与低血压的调理﹣﹣双向调节
1.调理处方
●心脏反射区(重点)●颈椎反射区(辅助)●颈项反射区(辅助)●肝反射区(辅助)
2.反射区定位:◆心脏反射区﹣﹣左手二线和三线交界处,靠近大鱼际的方向,本人食指指腹的大小
◆颈椎反射区﹣﹣手大拇指第二指节背面
◆颈项反射区﹣﹣手大拇指第二指节掌面
◆肝反射区﹣﹣右手一线和二线的中间,靠虎口方向,本人食指指腹的大小
图片
四、手法操作要点
1.手法:立体渗透法,根据不同的力度来对脏腑器官分层调理。
●表层:力度轻柔,达到表皮。
●中层:力度适中,达到肌肉。
●里层:力度稍重,达到骨膜。
2.方向:
向心性:由指尖向掌根方向操作。
3.周期:
早晚各一次,七天为一个周期,坚持调理。
图片
五、养护方法
1.低盐饮食,多吃蔬菜、鱼类、粗粮。
2.适当减轻体重,有利于控制血压,减少心脑血管病并发症。
3.注意保暖,尤其是秋冬、冬春交替时节,避免血压大幅度波动。
4.小妙招:靠墙站立,用手腕带动手臂摆动。
图片
六、学习笔记
图片
手诊公开课(8)——失眠、多梦的诊断和调理失眠多梦越来越普遍,呈年轻化趋势。部分人长时间受睡眠问题干扰,已经开始焦虑,甚至发展成精神疾病,人的一生有将近1/3的时间是在睡眠当中度过的,良好的睡眠质量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。一、失眠、多梦诊断的位置﹣﹣定位1.失眠区梦区﹣﹣食指近节桡侧、尺侧。2.大脑反射区﹣﹣整个大拇指的指腹。3.心脏反射区﹣﹣左手二线和三线交界处,靠近大鱼际的方向,本人食指指腹的大小。4.肝反射区﹣﹣右手一线和二线的中间,靠虎口方向,本人食指指腹的大小。
图片
二、失眠、多梦的诊断1.气色、纹理失眠区颜色不均匀,有红点、梦区纹理乱。大脑反射区无光泽、肌肉扁平无弹性,说明大脑供氧供血比较弱。2.形态心脏反射区凹陷、回血速度慢,说明心气比较弱。3.纹理肝脏反射区纹理杂乱,提示肝脏功能性改变。图片
三、失眠多梦的调理方法1.失眠反射区(重点)2.心反射区(重点)3.大脑反射区(重点)4.肝反射区(辅助)5.手部全域放松图片
四、手法操作要点1.手法:立体渗透法,根据不同的力度来对脏腑器官分层调理。表层:力度轻柔,达到表皮。中层:力度适中,达到肌肉。里层:力度稍重,达到骨膜。2.方向:向心性,由指尖向掌根方向操作。3.周期:早晚各一次,七天为一个周期,坚持调理,长期失眠或多梦调理周期要长一些,调7天后休息1-2天再坚持操作。◆操作大脑反射区要分清表层、中层和里层。大脑反射区扁平、没弹性﹣﹣力度柔和,促进大脑的供氧,提高大脑反射区的饱满度;大脑反射区饱满﹣﹣力度稍重、做到骨膜。经常刺激大脑反射区可以保健预防老年痴呆。◆手部的全域放松,在操作完三个反射区后,按照手掌→手指→手背→手腕的顺序依次操作,明显能感觉整个手部放松。图片
五、日常调养作息规律,少熬夜,少吃夜宵,睡前不喝浓茶、咖啡,可以听舒缓音乐帮助睡眠。调整好心态,放松心情,不要给自己压力。小妙招:按揉神门穴,手掌腕横纹尺侧端,顺时针或逆时针揉按3-5分钟,有助于改善睡眠状态。图片
六、学习笔记图片
手诊公开课(9)——高血脂的诊断和调理一、高血脂及其影响高血脂是血浆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升高,一般没有明显不适,但不及时诊断和调理,长时间的血脂偏高会引起动脉粥样硬化、脂肪肝、高血压、冠心病等。
图片
二、高血脂的诊断﹣﹣定位+观相
1.气色﹣﹣整个手掌颜色偏红。
2.形态﹣﹣五指根部呈丘状隆起。
3.形态﹣﹣大小鱼际隆起肉厚。
肝掌手﹣﹣全掌红色,肌肉肥厚。
图片
图片
三、高血脂的调理方法
1.肝反射区(重点)-﹣肝脏内进行血脂转化、代谢等过程
2.心反射区(重点)-﹣预防血管壁增厚
3.脾反射区(辅助)-﹣主运化。
4.胃反射区(辅助)-﹣提高降血脂的功效
图片
四、反射区定位◆肝反射区﹣﹣右手一线和二线的中间,靠虎口方向,本人食指指腹大小;
◆心脏反射区﹣﹣左手二线和三线交界处,靠近大鱼际的方向,本人食指指腹大小;
◆脾反射区﹣﹣左手二线和食指中指指缝延长线的交点下方,半个食指指腹大小;
◆胃反射区﹣﹣双手一线二线中间,二线和三线交点下方,靠左侧,本人食指指腹大小。
图片
五、手法操作要点
1.手法:立体渗透法,根据不同的力度来对脏腑器官分层调理。
表层:力度轻柔,达到表皮中层:力度适中,达到肌肉里层:力度稍重,达到骨膜
2.方向:向心性,由指尖向掌根方向操作
3.周期:早晚各一次,七天为一个周期,坚持调理,连续做2-3个月
◆调理方案有心脏反射区,先从左手开始做,没有的话两手都可以。
◆渗透力度决定调理效果,根据自身承受能力来判断操作力度。高血脂调理肝反射区可重按增强效果;心脏功能下降,如确诊冠心病或心律不齐等,注意力度柔和一些;操作时疼痛剧烈,力度要轻柔,可以反复多次进行操作,达到同样的效果。
图片
六、日常养护
1.饮食:
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,以粗粮为主,减少盐的摄入,戒烟忌酒。
2.运动:
坚持运动,控制体重,如散步、慢跑、站桩等。
图片
七、学习笔记
图片
一双手,至少看出5类疾病风险,
如果一棵树长得枝繁叶茂,那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它的根系十分发达,相反,若枝叶干枯,说明根系也可能面临缺水、营养不足、病虫等问题。人和树一样,某些外在表现也是身体内部情况的反映,比如双手就暗藏许多“健康密码”~
1拇指手掌测试
可能提示主动脉瘤风险
【拇指手掌测试】举起一只手张开,保持四指不动,将大拇指向掌内收拢。
若大拇指不能超过手掌边缘(如下图②),为阴性,属于正常现象;若大拇指轻松越过手掌边缘(如下图③),为阳性,提示很可能患有主动脉瘤。
图片
▲图片来源于网络
1拇指掌征阳性,很可能患有主动脉瘤这是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在《美国心脏病学杂志》上的一项研究结果。
他们对305名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进行了检测,结果发现:拇指手掌测试对主动脉瘤的预测作用虽然敏感性极低,仅为7.5%,但特异性比较高,达98.5%。阳性拇指掌征的人,很可能患有主动脉瘤。
图片
事实上,拇指手掌测试一直是马凡氏综合征(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)重要的判断依据之一。而马凡氏综合征最致命的危害,往往就是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。
2两处易长动脉瘤,一旦破裂太危险主动脉瘤就像是血管壁上有一个吹大了的气球,虽然病程发展较慢,但随时可能发生“爆炸”。一旦破裂,约20%的人会在5分钟内死亡,剩余80%的人最多也只有6小时的抢救时间。
一般主动脉瘤多发生在胸部、腹部,其症状表现并不典型,很可能被忽视:
◎胸主动脉瘤:可能出现胸部或背部疼痛、呼吸或吞咽困难、咳嗽、声音嘶哑并逐渐加重的症状;
◎腹主动脉瘤:可能出现背部疼痛、腹部一侧深处痛、腹部有跳动的包块。
若怀疑患有主动脉瘤,建议及时就医进行血管彩超检查。
图片
3这些人群,主动脉瘤风险高
节目中专家曾经提到,90%以上的动脉瘤都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,因此60岁以上、有“三高”、习惯性便秘、长期高油高盐饮食、吸烟的人,都是主动脉瘤的高危人群,要注意排查。
日常生活中哪些因素会增加动脉瘤风险?又该如何改善?在公众号主页输入“动脉瘤”即可获取相关内容。
2手部青筋凸起
可能提示心脑血管系统异常
青筋一般在皮下隐约可见,但体型瘦皮肤白的人、重体力劳动者以及老年人,手上青筋会比较明显,尤其夏季血流较快、血管舒张,往往会更加明显,这一般都是正常现象。
但如果青筋异常凸起,就可能提示心脑血管疾病风险。比如:
1手背青筋明显:血管硬化若手背中间青筋明显,可能预示心脏血管硬化,血脂代谢异常,心脏供血不好。若手背满是青筋,可能预示着全身血管硬化。
2虎口青筋: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若虎口部位出现垂直于虎口、与掌纹重合的明显青筋,可能预示容易患心脑血管急症;年轻人虎口青筋,则可能预示心脑血管畸形。
3大鱼际青筋:血液循环异常大鱼际青筋可能预示全身血液循环有问题,存在三高、心脑血管疾病等,同时要避免下肢静脉血栓。
4大拇指根部青筋:冠心病大拇指根部的中间位置是冠状动脉在手上分支的缩影,此处有青筋的人,患冠心病的风险约为60%,即使目前检查正常,其五年十年后也属于高发人群。而且青筋凸出越严重、颜色越青,说明病情越严重。
图片
很多疾病都是“吃出来的”,心脑血管疾病与饮食关系更为密切,究竟哪些饮食会伤血管,哪些又能养护血管呢?在主页输入“血管”,即可获取四张“饮食处方”。
3大小鱼际萎缩凹陷
警惕糖尿病引发周围神经病变
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,但它却会引起100多种并发症。
如果感觉手变笨了,逐渐出现了大小鱼际肌肉变薄变瘪,甚至肌肉萎缩,很可能是高血糖引发了周围神经病变。
病情一旦发展到爪形手的程度,病情就非常严重了,可能出现手部麻木、疼痛感等感觉障碍,甚至可能导致手的废用。
图片
糖尿病群体一定要遵医嘱用药,定期进行血糖监测,避免高糖高碳水饮食,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。
4手掌颜色变化,警惕脏腑病变
手心位置是中焦的显示区,也就是食道、胃、肝、胆等所在的位置,如果手掌颜色异常,可能提示脏腑病变,比如:
1掌心发黄:心脾两虚手心发黄说明脾胃功能虚弱,如果再加上大鱼际比较扁平,那就是心脾两虚。此类人群还多伴有大便溏稀、腹胀、食少、健忘、失眠多梦、心悸怔忡等症。
另外,颧骨高,两唆少肉,上眼皮耷拉、水肿等,也可能提示脾胃异常。
2掌心青紫发黑:心肾气虚手心青紫发黑说明肾脏有问题,心肾的阳气可能已经不足了。通常还有心慌气短、后背凉、手脚凉、脸肿、手脚肿、夜尿频、记忆力下降、腰膝关节疼痛等症状。
图片
3掌心发红,可能预示肝脏疾病
大小鱼际出现片状充血、斑块、红点,可能是“肝掌”的表现,需警惕肝脏疾病。如果任由病情发展,大小鱼际甚至可能由红色变为紫褐色。
图片
此外,肝病患者还可伴有眼睑、面色发黄,舌下静脉紫暗,蜘蛛痣等症状。
日常如何补肾、养肝、健脾胃?在主页回复关键词“养五脏”,即可获取详细内容。
5手指呈杵状
可能是肺部疾病的“信号”
将双手中指向内弯曲,末端关节及指甲并拢,看两指甲根部是否有一个菱形空隙。若有,则为正常;若空隙变小或消失,则提示杵状指,可能与肺部疾病甚至肺癌相关。
图片
1杵状指多与肺病相关,甚至提示肺癌
杵状指又叫槌状指、鼓棰指,是某些疾病因素导致的手指末端指节,尤其是骨面的软组织,出现无痛性增生、肥厚、肿胀的现象。
其可见于多系统疾病,但主要与肺部疾病相关,约占75%~80%。当肺部出现病变,导致气道阻塞,易诱发组织缺氧,从而在离心脏较远的手指末端表现为周围组织增厚,即杵状指。
肺癌患者的杵状指症状可能出现较早,往往先于其他肺癌症状。有文献报道,肺癌中杵状指发生率约为1.6~9.4% ,其中以杵状指为首发症状的并不少见。
图片
2这些症状也可能提示肺部疾病
①胸闷气短:中老年人若一分钟内,呼吸次数低于12次或超过24次,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,除了心脏问题,也需警惕肺病。
②皮肤干裂、水疱疹子:中医说“肺主皮毛”,如果皮肤或手上出现湿性水泡,需警惕支气管哮喘;若没做重体力活,皮肤却非常干燥、有裂纹,甚至掌指关节、肘关节出现斑丘疹,可能提示皮肌炎,需警惕发展为肺间质纤维化。
③面部水肿:中医认为,肺还有通调水道的作用,主管体内水液代谢的调理。如果晨起或遇风感冒后出现颜面水肿,可能提示肺病。
图片
日常如何远离肺病威胁,养肺护肺,在主页回复关键词“护肺”,即可获取详细内容。
6一搓二拍三捏
对全身都有益
从中医的角度来说,手上有很多重要的穴位,如:合谷穴、劳宫穴、少商穴、鱼际穴等。经常刺激这些穴位,就相当于对各个脏器进行按摩调节,有利于身体健康。具体怎么做?
①搓一搓:取一根上半部分有棱的筷子,把筷子放在手掌心,用双手反复搓动,直到掌心微热即可。
②拍一拍:每天拍拍手心、手背、掌根,指尖互拍、虎口对击,对消化系统、泌尿系统、肝脾健康、关节健康等都有好处。
③捏一捏:每根手指都对应不同的脏器,比如拇指对应肺、脾,食指对应肠道,小拇指对应心脏等,平时也可以捏一捏、按一按,有助于调养五脏。
更多知识
别光吃米饭了!每天吃点它,减肥、控糖、营养好,体重悄悄降,腰都细了~
气血失调这样补,养肝肾,健脾胃,调和气血,一杯花茶就能搞定~
第一批90后的颈椎已经不行了…这些动作,做得越多越危险!1瓶水+1条毛巾,躺着也能“救”颈椎
身体不好,该清淡饮食还是加强营养?医生说的4句话,太多人都误解了,难怪身体越来越差
为什么年龄越大,疾病越多?很可能是身体里缺少了这种营养素!教你把它“吃回来”~中医反射疗法70. 中医反射疗法--《补血养血,赶走血液疾病》专题--反射疗法调理贫血(学习笔记)
70. 中医反射疗法--《补血养血,赶走血液疾病》专题--反射疗法调理贫血(学习笔记)
69. 中医反射疗法--《补血养血,赶走血液疾病》专题--反射调理皮肤青紫瘀斑、血小板减少(学习笔记)
69. 中医反射疗法--《补血养血,赶走血液疾病》专题--反射调理皮肤青紫瘀斑、血小板减少(学习笔记)
68. 中医反射疗法--《补血养血,赶走血液疾病》专题--反射疗法调理高脂血症(学习笔记)
68. 中医反射疗法--《补血养血,赶走血液疾病》专题--反射疗法调理高脂血症(学习笔记)
67. 中医反射疗法--芒种节气--提升肝功能事半功倍的方法(学习笔记)
67. 中医反射疗法--芒种节气--提升肝功能事半功倍的方法(学习笔记)
66. 中医反射疗法--芒种节气--提升肝功能、调理脂肪肝(学习笔记)
66. 中医反射疗法--芒种节气--提升肝功能、调理脂肪肝(学习笔记)
65. 中医反射疗法---立夏篇---提升脾功能案例及心理分析(学习笔记)
65. 中医反射疗法---立夏篇---提升脾功能案例及心理分析(学习笔记)
64. 中医反射疗法---立夏篇---立夏节气调理脾的问题事半功倍(学习笔记)
64. 中医反射疗法---立夏篇---立夏节气调理脾的问题事半功倍(学习笔记)
63. 中医反射疗法---立夏篇---调理湿气重、肥胖消瘦问题(学习笔记)
63. 中医反射疗法---立夏篇---调理湿气重、肥胖消瘦问题(学习笔记)
62. 中医反射疗法--立夏篇---立夏节气与脾功能(学习笔记)
62. 中医反射疗法--立夏篇---立夏节气与脾功能(学习笔记)
61. 中医反射疗法---感冒的调理(学习笔记)
61. 中医反射疗法---感冒的调理(学习笔记)
60. 中医反射疗法---谷雨节气调理大肠问题---事半功倍(学习笔记)
60. 中医反射疗法---谷雨节气调理大肠问题---事半功倍(学习笔记)
59. 中医反射疗法---调理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痔疮(学习笔记)
59. 中医反射疗法---调理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痔疮(学习笔记)
58. 中医反射疗法---谷雨节气与大肠功能(学习笔记)
58. 中医反射疗法---谷雨节气与大肠功能(学习笔记)
57. 【手诊】+【反射疗法】---咽炎气管炎综合调理(学习笔记)
57. 【手诊】+【反射疗法】---咽炎气管炎综合调理(学习笔记)
56. 【艾灸】+【中医反射疗法】---失眠问题的综合调理(学习笔记)
56. 【艾灸】+【中医反射疗法】---失眠问题的综合调理(学习笔记)
55. 【手诊】+【中医反射疗法】---血糖的综合调理
55. 【手诊】+【中医反射疗法】---血糖的综合调理
54. [艾灸]+[中医反射疗法]---甲状腺问题的综合调理(学习笔记)
54. [艾灸]+[中医反射疗法]---甲状腺问题的综合调理(学习笔记)
53. 【艾灸】+【中医反射疗法】---泌尿问题综合调理
53. 【艾灸】+【中医反射疗法】---泌尿问题综合调理
52. 【艾灸】+【中医反射疗法】---膝关节问题的综合调理(学习笔记)
52. 【艾灸】+【中医反射疗法】---膝关节问题的综合调理(学习笔记)
51. [艾灸]+[中医反射疗法]---流感的综合调理及预防(学习笔记)
51. [艾灸]+[中医反射疗法]---流感的综合调理及预防(学习笔记)
50. 《反射疗法调理XBB.病毒引起的腹泻、发烧》学习笔记
50. 《反射疗法调理XBB.病毒引起的腹泻、发烧》学习笔记
49. 《经卫刮痧---调理耳鸣》学习笔记
49. 《经卫刮痧---调理耳鸣》学习笔记
48. 《中医反射疗法调理甲状腺结节、甲减、甲亢》学习笔记
48. 《中医反射疗法调理甲状腺结节、甲减、甲亢》学习笔记
47. 温缘通脉灸---《艾灸调理湿疹+皮肤瘙痒》 学习笔记
47. 温缘通脉灸---《艾灸调理湿疹+皮肤瘙痒》 学习笔记
46. 《中医反射疗法调理泌尿结石》学习笔记
46. 《中医反射疗法调理泌尿结石》学习笔记
45. 中医反射疗法---调理肺结节学习笔记
45. 中医反射疗法---调理肺结节学习笔记
44. 《温元通脉灸调理疫情期感冒+后遗症康复》学习笔记
44. 《温元通脉灸调理疫情期感冒+后遗症康复》学习笔记
43. 中医反射疗法---调理糖尿病学习笔记
43. 中医反射疗法---调理糖尿病学习笔记
42. 新冠不可预防?但可以提升人体免疫力。可以减轻病症。
41. 经卫刮痧---调理静脉曲张学习笔记
40. 《三九灸得好,来年病痛少》学习笔记
39. 中医反射疗法调理咽痛、发烧+提升免疫力学习笔记
38. 反射疗法调理高血压(低血压)学习笔记
37. 柳才久,林敏顺,伍浪明,杨茜芸老师等分享了拿手绝技
36. 感冒预防与调理---《手到病除术:神奇反射疗法》学习笔记
35. 腹腿功---《手到病除术:神奇反射疗法》学习笔记
34. 腰背功---《手到病除术:神奇反射疗法》学习笔记
33. 颈肩功---《手到病除术:神奇反射疗法》学习笔记
32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途径
31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常见反射区及定位
30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各种疾病调理汇总之二
29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特殊手法+复杂病症调理
28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实战班9期毕业典礼+柳老30余年的调理诊断经验分享
27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内分泌反射区及病症调理
26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生殖系统反射区及病症调理
25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骨骼系统反射区及病症调理(下)
24. 中医反射疗法---骨骼系统反射区及病症调理(上)
23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-复习与答疑
22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消化系统病症调理
21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消化系统反射区
20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各种疾病调理汇总之一
19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循环系统病症的调理
18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神经系统病症的调理
17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免疫系统反射区及病症调理
16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胃痛、胃胀、反酸的调理
15. 中医反射医疗学习笔记---呼吸系统疾病调理
14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神经系统反射区
13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感觉系统疾病的调理
12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泌尿系统问题的调理
11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头疼的调理
10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咳嗽问题的调理
9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便秘、腹泻的调理
8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人体反射区整体划分
7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基本反射区的作用
6. 一些简单的操、茶饮、汤食也能调理疾病---之四!
5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-调理心脏问题
4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-调理泌尿问题
3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概述、提升抵抗力方法、感冒反射区
2. 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调理肩颈
1.
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各种疾病调理汇总之二一、“君臣佐使”处方原则
心脏反射区(佐使)+基本反射区(佐使)+主治反射区(君)+相关反射区(臣)+基本反射区(佐使)
二、直观定位法【五个突出点】【六条基准线】 ---5点6线
图片
【五个突出点】
第一突出点:双足大趾内侧缘趾根处的突出点
第二突出点:双足小趾外侧缘趾根处的突出点
第三突出点:双足外侧缘中部最突出的骨点,可从第二突出点顺着骨沿往下触摸,触及骨头凸起处即为该点
第四突出点:双足内踝关节的顶点(没有明显突出顶点可取中点)
第五突出点:双足外踝关节的顶点(没有明显突出顶点可取中点)
【六条基准线】
第一基准线:双足第一突出点下沿与第二突出点下沿的连线
第二基准线:双足并拢,两个第三突出点的水平连线
第三基准线:左足第四、五趾趾缝中点垂直向下的直线
第四基准线:右足第四、五趾趾缝中点垂直向下的直线
第五基准线:双足第四、五突出点垂直往下,通过足底的连线
第六基准线:双足第四、五突出点沿着足背的水平连线
三、基本反射区
图片
①【肾上腺反射区】--在双足足底,第一基准线的中点,呈点状。
②【肾脏反射区】--在双足足底,第一基准线中点和第二基准线中点连线的中点,本人大拇指指腹大小。
***注意点:不可直接取涌泉穴为肾上腺反射区或肾脏反射区,应以“五点六线”为基准来找取,请注意区分和记忆。
③【膀胱反射区】--在双足内侧,第五基准线和脚内侧边缘相交的肉包处,呈圆形,约本人大拇指指腹大小(实际操作时可适当加大刮压范围)。
④【输尿管反射区】--在双足足底,从肾脏反射区内侧先竖直向下,然后拐弯到膀胱反射区,呈弧形带状。
⑤【尿道反射区】-在双足足跟内侧,膀胱反射区边缘,向内踝后方凹陷处,呈带状。
*因诊疗棒接触面有限,故稍大的反射区在操作时应分条带进行刮压,每次都遵循渗透四九法刮压到位,刮满刮全才算一遍完整的刮压。
四、操作总要点
1、操作前务必先用诊疗棒沾涂凡士林等润滑介质,避免生刮!刮压要有渗透力(渗透四九法),做到由表至里发热为原则。
2、心脏反射区(佐使)1遍+基本反射区(佐使)1遍+主治反射区(君)3遍+相关反射区(臣)1遍+基本反射区(佐使)1遍 ---合计:基本反射区2遍,基本反射区(佐使)、主治反射区(君)3遍、相关反射区(臣)里有的反射区有交叉重复,有可能最多要做5-6遍。
3、操作手法:轻按为补,重按为泻,重表补里。
心、肾、免疫系统用补法,肝用泻法,其它的可泻可补。
●轻手法(补法)是以本人心脏反射区能承受的最佳力度为准:
●重手法(泻法)即本人承受范围内的最大力度。
注意:轻手法(补法)也要刮压到骨膜,有渗透力,做到从表至里发热。
4、操作原则----向心性-即顺着静脉血液回流至心脏的方向。
5、操作顺序:先左脚后右脚,先上后下,先内后外:手→足底→足内侧(小腿内侧)→足外侧(小腿外侧)→足背
6、调理周期:每天1次,连续调理7天,休息1~2天后再进行下一个7天的调理;慢病或复杂病症调理需要长期坚持。
7、注意:多种病症同时调理,“调心为先”的心脏反射区只需要刮压1次,其它反射区从左脚到右脚、从上到下;突发性、急性期以及器质性损伤,需及时就医。
五、免疫系统的调理
图片
图片
六、消化系统疾病的调理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七、骨骼系统疾病(上)的调理
图片
图片
图片
八、骨骼系统疾病(下)的调理
图片
图片
九、生殖系统疾病的调理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十、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调理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神经系统病症的调理
一、神经系统病症产生的主要原因
①情志致病:日常生活中压力过大,情绪激动、紧张或者大悲大喜等,容易造成神经的紧张和波动;
②气血经络阻滞:受风、湿、寒等邪气的阻滞,导致神经的传导功能受损从而引发病症。
二、神经系统病症的诊断
①头痛头晕---------------找大脑、额窦和小脑及脑干
②面瘫、眼跳动----------找三叉神经
③失眠、多梦------------找失眠区和梦区
④眩晕、晕车晕船--------找内耳迷路
⑤神经痛------------------找神经根
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-----找上腹神经丛
*主治反射区常见颗粒型、海绵型、线条型的阳性反应物。如果有明显的颗粒型、线条型阳性反应物建议上医院进一步检查确定。
三、神经系统常见病症及表现
①【脑梗后遗症】:主要有偏瘫(半身不遂)、半侧肢体障碍、肢体麻木、偏盲、失语。
②【眩晕】:患者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。
③【头痛】:患者自己感觉头部疼痛的主观体验。
④【失眠】: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、深度的不足以及不能消除疲劳、恢复体力与精力,轻者入睡困难,或寐而不酣,时寐时醒,或醒后不能再寐,重则彻夜不寐。
⑤【三叉神经痛】:脸部三叉神经支配范围出现电击样、刀割样和撕裂样剧痛,突发突止。
⑥【面瘫】: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,它是一种常见病、多发病,不受年龄限制。
⑦【坐骨神经痛】:臀部、大腿后侧、小腿后外侧、足背外侧为主的放射性疼痛,多见于中老年男子,以单侧较多
⑧【肋间神经痛】:以背部胸椎至前胸呈条带状疼痛,好发于成年人。
⑨【神经衰弱】:表现为情绪易激、易烦恼、易紧张,还伴有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。
⑩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】:主要表现是以非器质性改变做基础的焦虑、强迫症状。⑪【美尼尔式综合症】: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眩晕、耳鸣、耳聋或眼球震颤,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,多数为中年人。
四、神经系统病症的调理处方
①【脑梗后遗症】:
心脏+基本反射区+大脑+小脑及脑干+三叉神经+(五脏:肝、心、脾、肺肾) +(眷柱:颈椎、胸椎、腰椎、骶骨、尾骨)+坐骨神经+基本反射区
(1)肝反射区:右足足底,第一基准线与第四基准线的交点,本人拇指指腹大小。
(2)脾反射区:左足足底,第三突出点上沿脚底横线,与第三基准线交点,呈点状(大约从第二基准线往上半个大拇指宽的高度)。 左心脾,右肝胆
(3)肺反射区:双足足底,第二、三、四趾下方脚掌着地的部分为肺,内侧到甲状腺,外侧到第三基准线或第四基准线,下方到左脚心脏、右脚肝脏反射区上方的切线。
(4)颈椎反射区:双足内侧,拇趾第二趾节,呈带状。
(5)胸椎反射区:双足内侧,第一突出点下沿,沿跖骨边缘到凸起骨节上,呈带状。
*此方适用于脑梗恢复期或预防保健,脑梗发作及脑出血情况紧急,应及时送医!待出院后越早调理效果越好。
②【眩晕】:
心脏+基本反射区+大脑+小脑及脑干+内耳迷路+三叉神经+眼+耳+基本反射区
(1)耳反射区:双足足底,第四、五趾中节和近节的底面、两个侧面以及趾根结合部。
(2)眼反射区:双足足底,第二、三趾中节和近节的底面、两个侧面以及趾根结合部。
③【头痛】:
心脏+基本反射区+大脑+三叉神经+小脑及脑干+额窦+颈项+肝+颈椎+基本反射区
④【失眠】:
心脏+基本反射区+大脑+失眠区+梦区+额窦+脑垂体+三叉神经+小脑及脑干+肝+上腹神经丛+基本反射区
⑤【三叉神经痛】:
心脏+基本反射区+三叉神经+额窦+大脑+小脑及脑干+基本反射区
⑥【面瘫】:
心脏+基本反射区+大脑+三叉神经+小脑及脑干+颈项+眼+颈椎+基本反射区
⑦【坐骨神经痛】:
心脏+基本反射区+腰椎+骶骨+坐骨神经+臀部+髋关节+尾骨+基本反射区
⑧【肋间神经痛】:
心脏+基本反射区+颈椎+胸椎+肋骨+上下身淋巴+胸部淋巴+胸部+基本反射区
(1)肋骨反射区:双足足背,横膈膜反射区下方两个凹陷处,呈点状
(2)上,下身淋巴反射区:双足足背,第六基准线上,内侧凹陷处为下身淋巴外侧凹陷处为上身淋巴,均呈点状。
(3)胸部淋巴反射区:双足足背,第一、二跖骨骨缝处,呈带状;上起于咽喉反射区(点),下至气管反射区(点)。
(4)胸部反射区:双足足背,第二、三、四跖骨,胸部淋巴、内耳迷路、横膈膜反射区所包围的区域。
⑨【神经衰弱】:
心脏+基本反射区+大脑+小脑及脑干+(五脏)+(内分泌系统)+胃+基本反射区
(1)内分泌系统反射区包含:脑垂体、甲状腺、副甲状腺、肾上腺、胰腺、性腺反射区(详细定位内分泌系统课程中讲解)。
(2)胃反射区双足足底,第一基准线下方,本人大拇指一横指等高,从内侧边缘到第一、二趾趾缝延长线为宽的区域。
⑩【自主神经功能紊乱】:
心脏+基本反射区+上腹神经丛+大脑+小脑及脑干+(脊柱)+基本反射区
⑪【腿脚抽筋】:
心脏+基本反射区+肝+坐骨神经+腰椎+骶骨+尾骨+基本反射区
⑫【晕车晕船】:
心脏+基本反射区+三叉神经+耳+内耳迷路+大脑+小脑及脑干+胃+基本反射区
⑬【美尼尔式综合症】:
心脏+基本反射区+三叉神经+耳+内耳迷路+大脑+小脑及脑干+颈项+眼+基本反射区
注意:多种病症同时调理,“调心为先”的心脏反射区只需要刮压一次,其它反射区从上到下,从左脚到右脚;突发性、急性期以及器质性损伤,需及时就医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中医反射疗法学习笔记----复习与答疑
一、“君臣佐使”处方原则
心脏反射区(佐使)+基本反射区(佐使)+主治反射区(君)+相关反射区(臣)+基本反射区(佐使)
二、直观定位法【五个突出点】【六条基准线】 ---5点6线
图片
【五个突出点】
第一突出点:双足大趾内侧缘趾根处的突出点
第二突出点:双足小趾外侧缘趾根处的突出点
第三突出点:双足外侧缘中部最突出的骨点,可从第二突出点顺着骨沿往下触摸,触及骨头凸起处即为该点
第四突出点:双足内踝关节的顶点(没有明显突出顶点可取中点)
第五突出点:双足外踝关节的顶点(没有明显突出顶点可取中点)
【六条基准线】
第一基准线:双足第一突出点下沿与第二突出点下沿的连线
第二基准线:双足并拢,两个第三突出点的水平连线
第三基准线:左足第四、五趾趾缝中点垂直向下的直线
第四基准线:右足第四、五趾趾缝中点垂直向下的直线
第五基准线:双足第四、五突出点垂直往下,通过足底的连线
第六基准线:双足第四、五突出点沿着足背的水平连线
三、基本反射区
图片
①【肾上腺反射区】--在双足足底,第一基准线的中点,呈点状。
②【肾脏反射区】--在双足足底,第一基准线中点和第二基准线中点连线的中点,本人大拇指指腹大小。
***注意点:不可直接取涌泉穴为肾上腺反射区或肾脏反射区,应以“五点六线”为基准来找取,请注意区分和记忆。
③【膀胱反射区】--在双足内侧,第五基准线和脚内侧边缘相交的肉包处,呈圆形,约本人大拇指指腹大小(实际操作时可适当加大刮压范围)。
④【输尿管反射区】--在双足足底,从肾脏反射区内侧先竖直向下,然后拐弯到膀胱反射区,呈弧形带状。
⑤【尿道反射区】-在双足足跟内侧,膀胱反射区边缘,向内踝后方凹陷处,呈带状。
*因诊疗棒接触面有限,故稍大的反射区在操作时应分条带进行刮压,每次都遵循渗透四九法刮压到位,刮满刮全才算一遍完整的刮压。
四、操作总要点
1、操作前务必先用诊疗棒沾涂凡士林等润滑介质,避免生刮!刮压要有渗透力(渗透四九法),做到由表至里发热为原则。
2、心脏反射区(佐使)1遍+基本反射区(佐使)1遍+主治反射区(君)3遍+相关反射区(臣)1遍+基本反射区(佐使)1遍 ---合计:基本反射区2遍,基本反射区(佐使)、主治反射区(君)3遍、相关反射区(臣)里有的反射区有交叉重复,有可能最多要做5-6遍。
3、操作手法:轻按为补,重按为泻,重表补里。
心、肾、免疫系统用补法,肝用泻法,其它的可泻可补。
●轻手法(补法)是以本人心脏反射区能承受的最佳力度为准:
●重手法(泻法)即本人承受范围内的最大力度。
注意:轻手法(补法)也要刮压到骨膜,有渗透力,做到从表至里发热。
4、操作原则----向心性-即顺着静脉血液回流至心脏的方向。
5、操作顺序:先左脚后右脚,先上后下,先内后外:手→足底→足内侧(小腿内侧)→足外侧(小腿外侧)→足背
6、调理周期:每天1次,连续调理7天,休息1~2天后再进行下一个7天的调理;慢病或复杂病症调理需要长期坚持。
7、注意:多种病症同时调理,“调心为先”的心脏反射区只需要刮压1次,其它反射区从左脚到右脚、从上到下;突发性、急性期以及器质性损伤,需及时就医。
五、复习与答疑
1.基本反射区是什么?所有病症调理的顺序都是一样的吗?为什么基本反射区需要操作2遍?
答:基本反射区是柳才久老师在临床的过程中发现,对调理的效果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反射区的总结,基本反射区由5个反射区组成,包括:肾上腺反射区、肾脏反射区、输尿管反射区、膀胱反射区、尿道反射区。
图片
基本反射区是固定不变的:也就是说在调理任何一种病症的时候,前后做2遍基本反射区,也就是把5个反射区前后做2遍。
病症调理遵循统一顺序:心脏反射区→基本反射区→主治反射区→相关反射区→基本反射区
基本反射区前后做2遍,第一是为更好促进排毒:第二肾脏为先天之本,把先天之本固护好,能够起到培正固平的作用,所以基本反射区需要操作2遍。
2.“轻按为补,重按为泻”要怎么理解和把握?
答: 轻按力度是被刮压者自身能承受的最佳力度,刮压起来有轻微痛感但是感觉舒服,即使轻按也要达到从表至里发热。
重按力度是往内按压到骨膜,再用力向下刮压,刮压时感到非常痛快,同样也要达到从表至里发热。
*发热是刮压手法最重要的原则。
3.老师说的病症调理顺序从左脚到右脚能理解,但是从上到下、内侧和外侧是以什么为标准?
答:上方:脚尖方向;下方:脚跟方向;内侧:双脚并拢时中间为内侧;外侧:双脚并拢时两边为外侧。
图片
4.向心性的含义?比如在刮压小肠反射区时,由于这个反射区在脚弓部位,而心脏反射区在脚掌部位,这个时候从上往下刮压是否不符合向心性?
答:向心性是指:向着静脉回流的方向,也就是顺着人体向心脏(非心脏反射区)所在的位置刮压。
5.对“君臣佐使”原理不太理解,其中心脏反射区和基本反射区是否不变,只有主治反射区和相关反射区是根据不同病症进行配伍是吗?那主治反射区和相关反射区怎么区分?
答:“君臣佐使”原则中的“君”是指主治反射区,“臣”指的是相关反射区,“佐使”是心脏反射区和基本反射区,这个配伍是为了提高调理疗效,心脏反射区和基本反射区在这个原则下是不变的,只有主治反射区和相关反射区根据不同病症进行配伍。
主治反射区:指发生病症的部位(病灶区)或者与失衡的脏腑密切联系的反射区。
相关反射区:指与发生病症部位相关的或相邻的脏腑器官。
6.每只脚的基本反射区都要在一个周期内操作完成两次吗?主治反射区刮压三次是一遍完成吗?还是操作完,从头再来一次?如果相关反射区没有发热可以多做吗?
答:每只脚的基本反射区都要在一个周期内完成操作。先左脚后右脚,遵循处方每只脚基本反射区需刮压两次。
主治反射区: 刮压三遍(三个四九)操作顺序:
例: 某病症主治反射区为大脑反射区+小脑脑干反射
第一遍:大脑反射区→小脑脑干反射区
第二遍:大脑反射区→小脑脑干反射区
第三遍:大脑反射区→小脑脑干反射区
*发热是刮压手法最重要的原则,后续应多加强练习、提高操作熟练度和渗透力。
7.一个慢性症状的调理是一直调理多天(一个月)为宜,还是七天一个疗程,休息两三天再继续下一个疗程?
答:调理应以七天为一个周期,休息1~2天再继续下一个七天的调理。慢性病的周期较长,建议坚持调理直到病症消失(自我感觉正常且医院复查指标正常)。每次调理前后,尽量喝杯温水。
8.对于器官切除的反射区,是一步不落地操作还是所涉及切除器官的反射区不用操作?如:右肾及输尿管或一侧甲状腺切除,还需要操作对应反射区吗?
答:对于器官已切除的对应反射区,同样需要正常地操作以及刮压保养。因为即使器官切除,如果继续操作的话,有利于强化现有器官的功能。
9.甲亢和甲减是两种相反症状,处方却是相同的,为什么?
答:中医反射疗法可以进行双向调节,将脏腑功能调整到平衡状态。
10.整个处方的反射区很多,流程操作时间太久,可否只做主治反射区?如果做到发热的话,反射区太多操作会超过一小时,可以吗?
答:可以暂时将处方分开(交替)刮压:
心脏反射区→基本反射区→主治反射区→基本反射区
心脏反射区→基本反射区→相关反射区→基本反射区
可以上午、下午交替进行,也可以隔天交替进行
*应多加强练习,提高操作熟练度和渗透力,争取按处方完成操作。
11.在足底反射区刮压到阳性反应物是否说明对应脏器发生问题?
答:中医反射疗法的特色在干治未病,即有预防、诊断的作用。阳性反应物是身体器官信息的呈现,具体诊断应四诊合参,并结合自身症状。无病症表现不必过度担忧,保持良好心态,持续观察和保养调理。
12.多种病症调理时,调理顺序应该怎么确定?
答:调理原则:先急后缓,先重后慢,先轻后保。
一般来说,疼痛或影响正常起居的病症即属于急症:可以先调理急症,急症解决后再调理重点影响身体的病症,然后再调理长期的慢性病症,慢性病症调理后再调理症状轻,影响不大的病症,最后如果身体没有不适可以进行保健。
另外可着重调理季节性高发疾病;如夏季、冬季,冠心病、脑梗、慢阻肺等病症高发,有对应病症可尽早着重调理。
13.保健的处方怎么开?
答:保健处方:心脏反射区+基本反射区+痛点反射区(哪痛按哪) +基本反射区
*也可以直接按具体病症的处方进行调理保健。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